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作者 l 良大师   来源 l 公众号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作者 | 徐大维

来源 | 公众号 良大师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1


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一个人情商高,很会说话。


他去一个女教授家做客,恰好那天女教授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


这哥们马上来了一句:


“这孩子跟他爸一样,会挑!”


一句话把四个人全夸到了,真特么的高。


现实中也确实如此,情商高的人,特别能准确拿捏当下的语境,遣词造句用的极其恰当。



2


会说话这事,看起来好像与口才有关,其实与思维模式有关。


秋叶大叔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把一篇文章推荐给“拆书帮”的一位老师,是这样说的:


“赵老师,在?分享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启发。”


要知道,“启发”可是秋叶琢磨了一会儿才采用的。


本来他想用“帮助”,可有种居高临下的味道。


又想换成“有用”,可这样又有点随意,如果是很熟的朋友倒是无妨,否则显得不够正式。


所以大叔最后选择了“启发”这个词,即能给别人一种权威能量之感,又能诱发别人认真对待这件事。


你看,会沟通的人并不是把脑中的想法直接倒出来,而是推己及人的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并以此矫正表达方式,避免真实信息传递时被曲解。


这其实就是一种外向循环式的思维方式,也是那些情商高人的一个思维共性。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3


反之,那些情商低的人,貌似不会讲话,或者失控于情绪,但其根源却是深陷自我闭环式的思维模式。


我做团队主管时,曾有一个脾气极差的女下属。


她与很多同事都无法和平相处,即使与我沟通,也经常让我如鲠在喉。


比如,某个业务没做下来,她总是指责团队支持力度不够,产品部门方案不好,而不检讨自己的信息掌握不实。


再比如,我开会时没能接听她的电话,就会被她定论为不重视她,并强加指责。


而且,指责完,还会撂下一句:


“我说话比较直,你别介意啊......”


这位大姐的潜台词就是:我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方式,而你则必须接受我的方式。


现实中真有不少这样的人,TA们把不会说话,归为直率;把故步自封,归为个性。


这其实就是闭环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低情商的本质。


所以,那些强调自己性子直,说话不会绕弯的人,真正的原因是不想变得会说话,毕竟改变自己,将就别人,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TA们就甩出个理由,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你看,正应了那句名言:“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4


要我说,提高情商这事,并没多难。


我曾见过无数个从技术岗位走向综合管理岗位的领导,原本内向、木讷,没几年就变得能言善道。


你要问什么原因?


其实很简单,就是逼的啊。


情商说话这事儿,是为数不多的,只要你重视并善于总结反思,就可以提高的能力。


我本是一个笨嘴拙舌之人,偏偏又做了销售,不会说话就意味着没饭吃。这就逼着自己向那些优秀的沟通者学习,不停的反省自己,刻意练习这方面的能力。


那时,有人介绍了一个国有企业客户给我,和我对接的是一位上了点年纪的科长。


一次,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不知道什么情况,有点紧张,接通后就来了句:“王科长,找我有什么事?”


他那边有点生气,说到:


“你这小伙子,怎么这样说话呢?没事就不能找你吗?”搞的我极其尴尬。


于是,我留意那些大牌业务员,发现他们往往都是这么说:


“王科长啊,哎呀你好,有什么指示?”


客户一般也就会说:“啥指示不指示的,只是有点小事而已......”


再比如:


我们和一些大客户合作时要签合同,往往会卡在客户某个部门好久,这时需要我去催一下进度。


于是我打通电话说:“某主任,我们的合同流程已经走到您那边了,能不能帮我们尽快审批一下?”


对方冷冰冰的回到:“催什么催? 我这一堆事,不得一件件来吗?”


我发现同样的情况,会说话的业务一般这么说:


“某主任,知道您忙,但还得烦您一下,如果有空,麻烦关心一下咱们合同的进度哈......”



你看,同样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会让对方有不同的感受,也就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那么变得会说话是不是有一些方法呢?


当然是有的,我曾写过一篇文《话都不会讲,如何混职场》,里面有5个实用的技巧,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除此,今天提出两个底层原理,相信对你更有启发。


 正向框架的表达 


 以对方为中心的表达



5


“正向框架”是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的一项研究成果,其核心要旨就是:


同样的事,正向的表达和负面的表达会让对方产生截然不同的决策。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丹尼尔·卡尼曼


我们做个假设:


研究预测,有一种病毒传入你们公司,预计会有120人变成僵尸。


现在医生给出了四个方案:


A:40人将会获救;


B:120人中有1/3的人可能获救,2/3的人可能没救;


C:80人将会变成僵尸;


D:120人中有1/3的人可能不会变成僵尸,有2/3的人可能会变成僵尸。


你会如何选择?


试验证明,衡量A和B两个方案时,有72%的参试者选择方案A;而在衡量C和D两个方案时,只有22%的人倾向C。


但,如果你认真看,四个方案本质是相同的......


这种决策差异,是受制于大脑杏仁体的反应,负面的框架会让大脑变得激动和排斥,而正面的则会让大脑更活跃和容易接纳。


所以,正如我自己的那个案例,“有什么指示”当然比“有什么事”更具正向效应,而“关心一下”也比“尽快审批”更正向。



6


神经营销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帕特里克·任瓦茨和朋友一起吃饭时,遇到一个乞丐,胸前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我无家可归,请帮帮我”


但施舍者寥寥无几。


他朋友就打趣的问:有没有办法通过修改牌子上的文字,让乞丐快速增加收入。


帕特里克于是就给了乞丐2美元,并要求在牌子背面重新书写乞讨语。


2个小时后他与朋友吃完饭,发现乞丐已经赚了60美元!

牌子背面究竟写了什么,为何有如此大的作用?


答案就是:What happens if you're hungry! (在你饥饿时,是怎样的?)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小实验其实蕴藏着大脑决策的机制原理。


从神经学的角度,驱动大脑决策的是最原始的脑区,它对自身相关的事物才会有兴趣,与自己不相干的事物,会被弱化。


也正因为如此,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电话公司调查后发现,电话中出现最高的单词是“I”。


因此,你也许明白了,高段位沟通者,总是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与人交流,而不是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


回头看看我本人的那个案例,“我们的合同......帮我们催一下......”,就是明显站在自己的立场。


而:“知道您忙,但还得烦您一下”,就是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同时又突出了事情的紧迫性。


两相对比,沟通方式的优劣一目了然。



7


我已去世的爷爷也算一代鸿儒,家里小孩去上大学前都有一个流程——单独和他谈话。


可能是因为我的木讷,爷爷对我讲:“人情练达是门有用的学问,而且只要你想长进就可以长进。”


我觉得这句话,也挺适合送给大家的。


相信只要你不陷入自我闭环的思维模式,建立正向框架和以对方为中心的表达原则,必会人情练达。


为何你的情商,总让别人情伤

良大师(ID:liang_da_shi)知名培训顾问 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 简书签约作者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