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我,想40岁就退休养老

30岁的我,想40岁就退休养老



作者:木沐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ID: mumushuo2017)

本文已获原作者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号“职场木沐说”





最近有个30出头的朋友和我聊天说,现在工作压力好大,特别盼着到40岁就退休养老。


我很诧异,问她40岁就退休,回家干啥。她回答:“有很多事情啊,可以学习插花,写小说,环游世界啊!”


这想法让每天繁忙工作,下班带娃,又挤时间写作运营公众号的我,瞬间感觉自己是不是活的太累了,怎么给自己找那么事呢?


但是转念又想,似乎哪里不对。


先撇开朋友嘴里描述的退休生活,在现实中需要多少金钱的支撑不说,40岁正是一个人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年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高水平的成熟状态,却要开始安享“晚年”,不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吗?


40岁,当你觉得奋斗只属于年轻人,自己的拼搏生涯已经结束,是时候享乐时,另一些人却选择了40岁重新出发,进入新的领域,学习新的技能,接受新的挑战或者干脆辞职创业,在他们眼里,人生的第二程才刚刚开始。


人和人之间的认知竟如此不同:


你所谓的完成,不过是别人的开始;你所谓的极限,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01


你的完成,

不过是降低自我要求后的完成


有一年公司准备年会,我被分配到一个小组排练节目,年底其实大家都挺忙的,小组几个人很难凑齐排练。


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排练中,我们虽然态度还算端正,但是老是想着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所以即便台词不熟,动作不到位,也没有继续深究,互相安慰说回去自己好好练。


就在要正式登台的前1天,我无意中路过会议室,看到另一个小组也在排练,竟被他们生动的表情和投入的状态立刻吸引。


我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嗨,我们组都练完了,就等明天演出,你们怎么还在练?”


他们说:“你们都排练完了?好厉害!我们组之前虽然每周都排练,但毕竟今天是最后冲刺,我们计划彩排到晚上,预演10次,现在才刚刚第1次!”


看到了差距让我分外羞愧,赶紧召集小组无论如何也要再集训彩排一次,不然第二天演出一定会非常丢脸。


与此类似,下面的场景你是否熟悉?


大学期间,当你庆祝考试没有挂科,60分万岁的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开始默默准备考研,考托福,考注会;


当你通过跑步,节食减重终于减了2公斤正要宣布减肥成功并重新大吃大喝时,你的邻居已经开始在练马甲线;


当领导年度评估给你打3分(满分5分),你正在为可以拿到全额奖金而沾沾自喜时,你的同事却在和领导主动要求承担更挑战的工作,为明年冲刺4分做准备。


凡此种种,当我们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把目标定在自认为已到极限时,有些人却并没有自我陶醉,就此止步,反而不断自我超越,奋力向前。


也许我们真的对自己太过“仁慈”,太过保守,太过迁就。殊不知:


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02


你的完成,

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完成


有一次大领导要来检查工作,我安排部门两个同事各自准备一份报告,并要求三天后提交初稿。


Nancy手脚麻利,第二天中午就得意地把报告交到了我手中。


看着Nancy的报告,排版流畅,数据翔实,以及Nancy期待表扬的神情,我知道这报告缺少点东西。


我打电话给另一个同事Lily,问她报告写的怎么样了。


Lily不慌不忙地说:“抱歉报告还没完成,初稿完成后,我看了看之前您的报告,发现我写的东西太过专注细节,并没有站在大领导的角度,其实他们更希望看到整体思路和站在较高的格局上!我现在重新开始打磨,但明天一定会给您!”


原来Lily并不是没有完成,而是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提炼和总结要点,让整个报告能够符合听众-也就是大领导的口味,而不是从自我角度出发。


这就是Nancy和Lily的差别所在!


这让我想起这几天公司推行新报销流程的事情,财务经理将新政策的建议稿发给大家,征求和询问多方意见,不厌其烦。


因为考虑到用户群体的广泛性,财务经理将所有的工作做到了最前面,当所有的疑虑和问题不断解决后,建议稿也在逐步完善中得到迅速和顺利的落实。


而之前的财务经理没有顾及员工感受,只是将财务部制订好的流程直接发布,结果执行过程中遇到员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抱怨,最后很难推广。


有些时候,我们在追求速度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用户是怎么想的,这样的完成不过是一场自嗨。


如果能够放宽眼界,敞开心扉,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满足于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工作,而能多问几句:这还够吗?用户怎么想的?还有改进的空间吗?


我们的职场生活一定会豁然开朗。



03


你的完成,

是停止成长,失去追求和理想


朋友范范在500强外企从事HR工作超过10年,在公司中人脉熟,办事顺,工作稳定,压力不算大,日子要多滋润有多滋润,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几个月前,她却决定辞职离开,远赴英国读心理学硕士。


对于35,6岁的范范来说,人过中年的这个决定让周围朋友无法理解。


按照现在的发展轨迹,她下一步可以争取升职;即便不升职,早就和公司签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她,只要不出什么大错,就这样待着不也很好吗?生活不就该这样岁月静好吗?


大家说,辞职去英国求学,过几年回来,国内就业形势完全无法预料,而她到时也将近40岁,这是不是太有风险的决定?


然而范范说她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和意气用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仔细斟酌的。


她觉得大公司的稳定和流程化一方面让人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但另一方面也让人产生惰性,对自我探索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范范从事HR工作多年,简直是阅人无数,虽说一直和人打交道,然而却始终不能系统化梳理对于人性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心理的把握,她感觉遇到了职业瓶颈。


她在35岁决定离开,并非放弃或退缩,而是想在见识和视野上都能再上一层楼,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而进修心理学无疑是和HR实践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是最适合的选择。


在有些人看来,范范的稳定高收入工作已经是很多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能够达到她的位置和状态,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使命。


然而范范却以别人眼里的“安稳现世”为起点,鼓足勇气,进行自我突破和求新求变,这一切不过是在追寻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更饱满。


回想你当年毕业时,有些同学将毕业当作结束,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即打算好好过日子和享受人生;而另一些同学却把毕业当作新的开始,不断折腾,不断求变,不断突破,为的是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每个人心中的小宇宙都藏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过早放弃是否太过可惜?



04


我们可以活的更精彩


当我们为自己完成一个小成就和小目标而庆祝的时候;当我们拼尽全力,以为自己已经达到极限的时候;当我们憧憬着稳定生活并将它作为唯一幸福的时候,世界上却有一群人是这样的:


他们不满足于小目标的达成,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潜能无限,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发掘无穷的宝藏;


过往的经验和履历非但不是结束,他们反而把它当作通往下一个平台最好的跳板和起点,助力他们跳的更高,飞的更远。


这样的人,你总能在辞职进修深造,投身创业大潮或全心打造斜身份的人群中发现他们。


最终,我们无需和他人比,和我们自己比就足够了。问问自己:


我们是否真的用尽全力,是否发掘了全部潜能,是否还可以活的更精彩?


40岁怎么可能是生涯的完结和退休的开始?


30岁的你,今天的奋斗是为了让40岁的你,在最成熟的年龄,开启生命最美丽的篇章!



— THE END —



作者:木沐,

清华大学MBA,

LinkedIn专栏作家,战略总监,

10年以上知名外企高管经验,

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 职场木沐说 (ID: mumushuo2017 ),轻松获得超实用和接地气的个人成长干货。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