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范雨素

我不是范雨素

作者:张二白很白

来源:张二白很白(lD:zhang2bai2)

范雨素火了!

两天时间,一篇《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还不知道的朋友得赶紧问下度娘,免得一扯淡聊不上来就丢人了。

这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来自湖北襄阳的育儿嫂,目前在北京做家政女工。

又是来自湖北,和前几年因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民间诗人余秀华一样,这不禁让我想起岳麓书院门口的那块匾上写的“惟楚有才”,这回又够大楚网显摆一阵子了。

(PS:一直觉得湖北的新闻媒体就像韩国,任何一点事件名人都要扯出些和湖北的香火因缘)

我不是范雨素

话说回来,《我是范雨素》一文一天多时间里,迅速达到10万+阅读量。

其实文章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离奇或者出彩的地方,就是用平实的叙事,写了那些被主流社会漠视的城市或者农村边缘的人和事。

文章真正火起来倒并不是因为很多人感同身受,毕竟那些能感同身受的人并不会也不太可能这么短的时间看到这篇文章。

而是因为她是弱者,就如同余秀华的残疾一样,在正常人看来,她们都是弱者。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弱者太多,怎么范雨素就火了,因为她有故事,那有故事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就是她。

因为她除了故事还有“酒”,所谓的“酒”就是她的文学梦和文字的力量。余秀华的诗也是如此。

正因为她们是弱者,而我们很多正常人,包括哪些所谓中产阶级们,对于这种事情的惊诧和兴致异常高涨。站在同情弱者的道德制高点去点评、去议论、去感动。

我不是范雨素

其中有人就指出:范雨素这篇文章如果从文学价值上看,并没有超过高中作文的水平,人们感动和赞赏的不是她的文笔,而是平常我们看不见的她和身边人的故事而已。”

其实,这种故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对于农村出来的孩子,或者现在的农村比这离奇或者凄苦的太多了,就像最近最火的电视《人民的名义》的编剧周梅森说的,现实中的贪腐远远超过了电视中的想象。

而教育公平、征地补偿、城中村暴富,乃至城乡之间渐次清晰的社会分层、阶层隔膜等等社会问题比她所经历的可能更严重。所以也没什么值得惊诧的,大惊小怪而已!

文章真正让我为之动容的其实是范雨素对生活的态度。从她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经历过后看透了的举重若轻。

她的写作,并非目标明确地指向文学,而是与她带孩子、擦地等等工作一样,是一种活着的方式而已。

引用几句文中关于活着的话:“活下去是硬道理。”  “有母亲的爱,小哥哥坚强地活着。”  “抛弃孩子的女人都是捧着滴血的心在活。” “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我是无能的人,我是如此的穷苦,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而活着,对她来说,本身就是生活应该考虑的第一件事。

就像余华在他的《活着》里面写的一样: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还有一句是: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这种活的高兴便是她的生活态度,也只有在积极向上的活着,向死而生的活着,才能写出那些看上去轻松、甚至不乏诙谐的文字。

我不是范雨素

而我们,不是范雨素,我们没有她那样的经历,但每个人又都是范雨素!

生活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为此,有人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整体被各种焦虑充斥。

要知道,你的焦虑可能在有些人看来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幸福,多少人希望有你这种幸福的烦恼。

所以,无论将来如何,不去想过去怎样,用最大力量去活着,竭尽全力去活出精彩!

如同文章里的范雨素一样,无意走红风波过后,生活还得继续,在不能过得更好之前,带孩子,打扫卫生还是生活的重心。当然还是会去写小说,用文字思考。

不过,文字可以修饰,素材可以整合,而生活,或活着,却是不可复制的。唯有竭尽全力,方能胜天半子!


百万级阅读代表作《我最怕30岁以后,还要去招聘会找工作》《我就是那个一直拿着死工资的人》,微信公众号:张二白很白(lD:zhang2bai2)。微博:张二白很白;个人微信:david61108 (万一通过了呢?)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