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行动到底,要么焦虑到死

要么行动到底,要么焦虑到死

作者:张二白很白

来源:张二白很白(lD:zhang2bai2)

焦虑如同一颗种子,在内心种下,慢慢发芽,一旦懈怠或者有其他事情干扰,就如同打了激素一般,疯狂生长,占满你的内心。

1


这周刚回北京, 前段时间因为买房和一些家里其他的事,落下了很多课程。只能抽空回听。

这期间偶尔看见群里热火朝天的讨论交流,有种错过了无数个大于一分钱的红包的感觉。

回到家里,看到书架上一排排没看完的书;

临睡前翻开手机微信订阅号里一个个显示好几十条未读的红点点;

还有欠下的N多篇作业;

手机清单上工作栏里日益增加的待办事项;

......

这些都让我开始愈发的焦虑,不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如同一颗种子,在内心种下,慢慢发芽,一旦懈怠或者有其他事情干扰,就如同打了激素一般,疯狂生长,占满你的内心。


年初的时候认识一个自媒体大咖,那会估计他还算不上大咖,但现在却当之无愧。

知道他是因为文字,他写的文章让我觉得挺有意思,开始的时候因为留言互动觉得怎么着他也应该比我大个五六岁,直到后来见面后,才发现他仅仅比我大一岁。

顿时整个人就不好了,差不多的年龄,有的人把生活过成了一首异彩纷呈的诗,而有的人却平淡一杯晾了长时间的白开水。

自那以后,生活似乎给我打开了一扇焦虑的大门!

原本一直在传统行业打转,因为无知所以无畏,现如今接触互联网金融、自媒体、新媒体多了,就愈发的感觉焦虑和不安。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一种年过三十却还在按部就班的不甘。

为此,我尝试做出些改变!

开始每天看书,写作;参加一些学习培训班,结识更多牛逼的人......

慢慢的,尽管焦虑仍在,但内心却很充实。

焦虑,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想的太多,却做的太少。

1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跟我吐槽:最近焦虑的快不行了,刚过三十,面临房贷车贷,还上有老下有小,想转行,换一个高薪的职业,却又不知如何抉择?

这位朋友一毕业就进了国企上班,一干八年,尽管现在国企福利没原来那么好,但也算稳定安逸,唯一的缺点就是薪水不高。

我问他:你现在想转行,大环境不是特别好,你有做什么准备吗?

他想了想回复我:没有!从咱们毕业后,8年的时间增长的就是酒量和年龄,以前学的也都忘差不多了,你觉得我出去做什么合适?

我没回答他,接着反问:你是最近才开始焦虑嫌工资低的?

“当然不是!其实一进单位,就知道这是个养老的地方, 工资上当然也没指望太多,想过换工做,却一直不知道干什么。

去私企吧,觉得辛苦,自己英文也不怎么样,况且不稳定;想过学会计,一听注会要考那么多门,也吓到了,就没准备;

前几年,还想过跟朋友一起创业,但听说创业也不容易,也作罢了……”

听着他的心路史,我在想,八年的时间,在不忙的工作之余,足够一个人学好一门外语,考一个注会,甚至可以回学校把硕士、博士读出来了。

如果真的创业,即使没有成功,也早已积攒了一大把经验、一大把人脉,不至于焦虑至此啊。

可是,他把时间花在了对前程的“思考”上,却迟迟没有做出决定,如今,只剩下了焦虑。

有时候,所谓选择,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恰恰是行动的犒赏。

3


马东曾经在接收采访的时候关于焦虑如是说:

创业也好,生活也好,其实人没有不焦虑的时候。每个人都焦虑。

我们今天总羡慕古人的田园生活,但你说他们不焦虑吗?我觉得古籍里只要记载下来的,满纸都是焦虑。唐诗宋词里,别管是金戈铁马的豪放派还是各种温情的婉约派,全是焦虑。

所以焦虑其实是伴随人生命的一个常态。

其实焦虑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什么特别难以接受的情绪,尤其是现如今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生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学以前主要是课业和谈恋爱,毕业以后就是找对象和工作,没钱需要学赚钱,有钱就得学理财,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都能产生焦虑。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关于:中产阶级焦虑的争论。其实,现在别说中产焦虑,甚至说全民焦虑都不为过。

有的人整天刷着网剧、微信、淘宝,等着双11的折扣,玩着阴阳师和王者农药,同时又焦虑着工资太低、房价太高、生活不堪重负。

却没有去想如何提高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锻炼出有随时能跳槽并实现弯道超车的能力。

也有的人尽管已经很成功了,他别人眼里可以算是理想和羡慕的生活状态,但却依然很焦虑。

他们也会因为工作、家庭、情感等焦虑,毕竟,时间是有限的,焦虑是无限的。

而适度的焦虑也能督促人行动,有时候,所谓选择,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恰恰是行动的犒赏。

所以说:唯有行动可以解除焦虑!

4


或许有人会说:我是有在行动,但感觉焦虑还是如影随形,对此,有什么好的办法?

其一、正视你的焦虑。

罗胖曾经在罗辑思维举过这么一个例子:说某天早上,有个软件突然给他来了一条弹窗,说:你有一段时间没有整理清单了,不要偷懒哦。

他看到之后第一反应是觉得自惭形秽,但第二反应就卸载了这款软件。

他觉得这可能是很多用户的本能反应。因为:人在焦虑的时候,往往不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回避让你焦虑的源头。

所以说,如果我们要克服或者减轻焦虑,那首要做的就是先正视你的焦虑。找出引起你焦虑的源泉并观察你的感觉。

只有当焦虑发生时,你愿意去观察和分析自己的焦虑背后是什么,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其二、做当前最紧急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焦虑是因为对当前行为的不满。

而对行为不满,主要是指当前做的事情并不是最该做的事。

当面对一个困难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人本能的会逃避,寄希望于做更容易的事来寻求安慰,而结果就是更加焦虑。

所以说,做当前最紧急的事情,是面对焦虑的有效办法。

其三、把预期变成计划,把判断变成描述。

预期和判断都是一些主观不确定性的说法,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也是焦虑产生的源泉。

只有把预期变成计划,把判断变成对现实状况的描述,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不确定性,进而减少甚至消除焦虑。

而计划对每个人来说又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带来的结果可完全不同。

例如每天睡觉前看书。

有的人定的计划就是每天睡觉前看半个小时书,这种计划有时候半个小时下来才看了十来页,反倒焦虑加重。

而有的人则是每天睡前半小时看书里的20篇文章,看完就睡。丝毫没有焦虑还满心欢喜。

再比如说有人定个计划早上背两个小时英语单词,两个小时之后,背了多少不知道,还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如果换成一个月内背会1500个生词,因此每天用两个小时,在两小时内背会50个单词。你觉得还会焦虑吗?

这就是两种计划的区别,所以说计划应该要具体到每天做多少内容,而不是具体到每天哪个时间段干什么。

比如一本600页的书,我打算用十天看完,因此每天看60页,时间随便定,都是每天的闲暇时间,把这60页的内容看通看懂并做好笔记就行。

工作也是一样,可以把工作任务分成若干个部分,每天完成一个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问题中说的很多人有在行动,却依然焦虑,那是因为:他们行动的方法就不正确,属于低效率又不讨好的方法。

开始改变最好的时机,是5年之前,或者,现在!

5


英国知名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他的《身份的焦虑》里面写到: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替代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替代另一种欲望。

所以,有了焦虑的情绪并不可怕。自我厌恶,才是焦虑最可怕之处。

我们往往在没有做出行动之前就开始犹豫、纠结、踌躇,进而开始焦虑不安。

其实,真正要开始行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真正难的是坚持和习惯。但无论如何,唯有行动方能解除焦虑和不安。

而改变也就在你开始行动的那一刻发生,只是你当时不知道而已!


百万级阅读代表作《我最怕30岁以后,还要去招聘会找工作》《我就是那个一直拿着死工资的人》,微信公众号:张二白很白(lD:zhang2bai2)。微博:张二白很白;个人微信:david61108 (万一通过了呢?)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