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自杀指南

不管你是否已进入职场,总有些午夜梦回时,灵魂自我拷问的时刻:

你开心吗?你在move on吗?你竭尽全力了吗?你还想要什么?

但凡答不出来,但凡有迟疑,但凡你想为自己开脱,你都有理由相信,你在职业化的路上,进行着一场慢性自杀。

——主编走马


文 | 不慌张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原文有删减

 

所有的职场指南,清晰温柔得就好像教科书上的课后习题。而真正的办公室大戏,都像是考卷上面的压轴大题。道理都是线性的,真实世界中的操作都是疯狂的。
我纵横中华考场多年,从未考出过令人大跌眼镜的分数,秘诀就是——压轴题弃答。所以我平庸多年,而且能非常坦然地接受这个现实。直到我意识到,难题再不答,这年纪不小了其实也挺尴尬的。
于是我想写几道在工作中曾经被我弃答的题目。因为事情已经严重到,再不思考这些问题,每天干得越多感觉退步越是飞快,想做的事业已经凭空消失了,只有习惯做的东西。写不出职场指南,我却有把握写一份职业自杀指南。

隐身术保我平安

自从发现用英文说复杂的观点会有咬舌自尽的倾向以后,我给自己制定的职场进击谋略是,少说话,多干活,才不能用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拼,做一名沉默如山的得力干将。

 

于是我选择成为了所有Excel表格后面的那个黑影,所有层层指令下达的那个最后一环,毫不费力地在公司里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隐身术保我一世平安。从来没有人来找我说,财务张,我想跟你讨论一个观点,所有来找我的人,都是——财务张,你来给我撺一个表格吧。


对于这个选择,我是很坦然接受的,就像当年从来不答压轴题一样。直到我忽然发现我好像除了这个选择,好像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
我的第一个上司身高一米九,我经常猥琐地跟在他身后到处去开会,经常走慢了还追不上,别人都笑着说,你就像是他的一条尾巴一样。我觉得这个比喻还挺激萌的。有一个例会,巨人上司每个月去跟VP们汇报一次,我的职责是为他准备各种材料,但这个会,从来没有人叫过我去。到了年底,由于补充材料太多,巨人上司连看都看不过来,只好破例让我跟着去,他找不到材料的时候我可以帮他翻翻。我顿时一番即将幕后转前台的紧张,心想,一定要如风卷残云般翻动那些报表,誓死捍卫巨人上司的脸面。
果然会上被一顿发难,几个问题我都迅速锁定了答案,悄悄推到巨人上司的眼前。一切都好像很顺利,直到老板们开始对于一个问题进行激烈的争吵,巨人上司也卷在其中。我忽然想到,曾经做过一个模型模拟过这种情况,于是我说,各位我这里有一个scenario可以回答你们这个问题…
这时候,巨人上司转过来,对我说了一个字,嘘。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隐身术无异于挥刀自宫。

 

职业自杀指南

 

一晃三年过去了,一天收到巨人上司的短信,说他在旧金山出差来看看我。他已经不是上司了,只是个巨人。几杯啤酒下去以后,他说,我想跟你道歉,当年在那个会上嘘了你。

 

我说我早就已经忘记哈哈哈。然后心里流了一地冷汗,如果没有巨人的那个嘘,我真是把前途杀得妥妥的还浑然不知,不知道还要在职场隐身的傻逼计划里过上多少年,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多少年。

 

在决定开始显形之后,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我这个计划。我依然是最底层的analyst,做着最黑色幽默的后台工作,为老板们的各种会议跑数据撺掇PPT。但是我决定,从此以后我要多说一句话,就是——“这个会,材料是我做的,我可以去参加吗?”

人心百态,我得到过各式各样的回答。

 

easy模式:没问题,你做的东西当然你应该来。

我:cool man

normal模式:你为什么想来这个会呢?

我:我对这个分析有全面的把握,如果有人发难问出不在模型里的问题,我可以分分钟救场。

hard模式:你还是留在场外吧,有什么问题我会在线问你的。

我:I see

hell模式:你这个级别的analyst,是不可能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的。我:阿西吧

 

有时流年不利,遇到hard和hell模式的时候有八九,但是我还是坚持不懈,顽固地要求加入“这种级别的会议”,要求亲自present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因为那是作出决策的地方,那是决定资源分配的地方。如果不坐上那个桌子,拿到手的当然就是最无聊的事,最莫名其妙消磨着人生的所谓工作实则狗屎的东西。

 

过去跟随巨人上司,实施隐形计划时期,我的工作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冲突,可是那是一种蜷缩起来的舒适。被那惊鸿一嘘以后才发现,选择隐形其实也就是完全没有做选择。

 

当然,惨遭hell模式拒绝,坐不上主桌的时候,是非常不快乐的,但是,那是一种开阔的不快乐。我起码能知道我miss掉的到底是什么,下次再玩大一点,做得再出彩一点,说不定就不会miss掉了。而且,不要忘了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再去加入文化是hard和hell模式的公司。不给年轻人机会的公司,有很大的可能,都是烂公司。

 

 

职业自杀指南

 

定有伯乐前来相认 

受了良臣贤相传的蛊惑,我一度认为自己在工作上能不能火,完全要看能不能被一位英明的老大赏识。慢慢发现,所有的老大都有绿巨人附体的瞬间,所有的老大都并没有闲余的时间来刻意扶植提拔年轻人,所有的老大都要经善意提醒好几次以后,才能记起来你是哪个小弟。

 

等待伯乐,是另一种放弃选择,还不如等待见上帝。伯乐什么都不需要做,只用帅气着,需要把一切事情都做到位的,是那匹马。

 

跟落魄才俊们的茶话会上经常讨论,我们的能力足以承担比现在做的逼事儿重要一万倍的工作,只是没有被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老板不给力啊,不给我有意思的东西做,我发挥不出来。
坚信定有伯乐前来相认,是一种多么方便的职业自杀。

公司里有一位career坐着火箭蹿升的高级合伙人小par,年轻得让人想砍人。大家都说,他是遇到了CEO的赏识直接提拔,要不他这个年纪的人,最好也只是在一线经理的位置上背黑锅。我就想,CEO管着一万个部门(我对于CEO职责的精确理解),小par在刚加入公司的时候跟CEO起码也隔了三层,CEO果然是人中龙凤专业培养领导者,这样都能在一堆翘首以待伯乐的年轻人中准确地赏识到这个小par。

 

职业自杀指南

 

直到小par告诉我,他是一匹怎样蹦跶的良驹。第一件事是他的大老板忽然辞职,并哗啦啦带走一半旧部。一个大部群龙无首,公司展开疯狂的猎头需要立即补上这个窟窿。小par走进了CEO的办公室,说我可以干,我对各个channel都了解,在三个channel轮过岗,以前也跟在CMO身边了解一切决策流程,虽然你并不认识我。在你寻找新的CMO的同时,我可以代理运营事务,直到你找到合适的人选。

 

不久以后,新的CMO找到了,CEO感谢了小par的救火之举,并让他移交了CMO大权。小par做了两个月冒牌CMO,一夜之间又做回了小咖。不过,这不重要。

 

第二件事是母公司忽然下令要运作一个新的channel,倒霉CEO边骂they never leave us alone边开始展开疯狂的猎头,寻找可以领导这个channel的人选。一个星期以后全公司收到了CEO的邮件,感谢小par能主动请缨挑起这个紧急channel,以后就由他开始主导跟母公司的全部对接。小par在第二次走进CEO办公室以后,已经牢牢给自己奠定了职业形象,金牌救火员。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一切?母司发难以后,我开玩笑问了一句,哈哈你可以去做这个channel lead啊,他说,我已经去要过了。

 

第三件事,都已经顺利得像玛丽苏的爱情了,是总部来人听取汇报的时候,坊间谣传小par是横向纵向做的最精彩的一个channel leader,因为代理过CMO,格局也很大。早就习惯了被总部的走狗碾压的子公司CEO,这时已经要泪目。

没有莫名其妙的喜爱,没有你们爱说的裙带。有人说职场上没有正确和错误,只有喜欢和厌恶。小par系列事件总让我觉得,甚至连喜欢和厌恶都是随风而逝的,最后决定能不能上的,只有顺势和逆势。 好的千里马是不辞劳苦,用事件给自己铺路,把偶然引导成必然,然后一路走到伯乐面前。小par现在已经活生生是CEO的左右手,我跟他聊起他和CEO之间的无间的信任,说大家都很羡慕他遇到伯乐,年轻得志。

 

他说,没有伯乐和千里马,只有互相支持的伙伴。

 

职业自杀指南

 

来都来了,就当攒经验

去年最喜欢的段子:对于所有国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是永远绕不开的。只要有人对你说出这四个字,你就能中邪般地买票去最坑爹的景点、玩命爬上最艰险的山峰、吃下最难吃的餐馆饭菜。这四个字就是——来都来了。

 

对于大多数职场中的国人来说,也同样有一个难以绕开的五字魔咒。只要你对自己说出这五个字,你就能忍受下最渣的上司,几年几年地做劳改犯一般的重复性底层劳动,并在午夜梦回面对“你做这份工作到底tm是图啥”的质问时,坦然化解,继续酣睡。这五个字就是——就当攒经验。

 

当我们开始用这句话来为在工作上一点点丢失的灵性开脱时,攒上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衰老。我也曾把经验奉若神明。招聘启事上说要三年工作经验,只有两年半的我也会捶胸顿足地离去。但很快你就会发现,experience is overrated

 

前不久做一个项目时,由于是陌生的领域,便去咨询一位在重要链条上任职5年的analyst,问了几个流程的最基本问题。他大概只回答出了不到一半,没有回答出的那些,都曾经出现在过他定期发布的报告里面。我使劲压抑住猜疑的火焰,说谁可以回答我这些问题。他说,恐怕没有人知道这几个term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重要吧。

 

酷爱演内心戏的我,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自己痛心疾首地质问他,这5年,你到底都对自己做了什么!(背后加火焰)。但是社交准则不允许我这么疯狂。于是我没有再说一句话地走掉了,并决定再也不跟这样工作的人多打一丝交道。

 

职业自杀指南

 

后来我发现,是我大惊小怪了,这样的人,在同一个职位上好几年做下来却并不清楚,也并不关心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的人,一天起码见三个。一句话,木了。

 

我见过给人发钱的AP小哥,错发出去三个重复的工资条(真心祷告我的工资条全部由他经手)并不觉得好像犯了多大错,收回来就是咯,直到下次再发错;我见过财务总监,earnings call前夜才做好的像小学生草稿本一样的excel model,里面的正负号竟然全都是反的;我见过资深经理,汇率都不检查第二遍就扔出去,竟然把美元当成印度卢比发出去,恒河儿女一片欢腾。你不在乎自己在干什么,没有人在乎你在干什么,这样的经验,五年十年的,真是越攒越伤感的,直接扔掉好了。

 

经验如果要靠攒,要靠数着年限度日,那毫无疑问,这是一份错的工作。混日子就是混日子,攒什么经验啊。主席们被钦点后还要韬光养晦数十载才能真正当上主席,人家那才是攒经验,还有——人家是主席啊。如果做一天跟做一年没有区别,我们的其他364天都哪儿去了?


职场前路漫漫,人兽混杂,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偶有内心脆弱的时候,就想放纵自己,神不知鬼不觉地滑向职业自杀的温柔陷阱。此时要抡起巴掌把自己打醒,重新走回那条艰难的主道。

 

此番这样,纵不能保前程似锦,但也能无愧于心。




今日作者 不慌张,做一个好人,找一份工作

出处 | 公众号:不慌张(ID: noneedpanic)

配图 | behance.net

编辑 | 走马

  • 1、刺猬实习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 2、刺猬实习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刺猬实习",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刺猬实习或将追究责任
  •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刺猬实习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推荐